当前世界下现代人类虽然享受着物质生活的无比丰富,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便利,可是精神生活却日益缺乏,各种心理疾病层出不穷,与此同时,却又面临着各种难以预料的疾病,意外等的困扰。有些时候我们把自己的大脑清空一下反而对我们有好处,
佛教修行强调的是一切从心出发,现在来看看有以下的三种让你保持静心的方法,学会后摒弃烦杂,对身心都有好处。
1、观息数息
我们每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在一呼一吸之间,可是真正注意到的人又有多少呢?当我偿遇到事情,很紧张,很焦虑的时候,我们会告诉自己做做深呼吸,短时间内加强大脑内部的氧气更换,来给自己一个更加清醒的头脑,瞬间我们就会舒服很多。佛家告诉我们“观息数息”的方法,简单的来说,就是放松身体,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和吸之上即可,还可以配合“数数”的方法,只数“出息”,一吸一呼就数“一”,如此数到“十”,然后再从“十”数到“一”,数数的目的也是在于摄心收心,控制自己的思想,不起妄念。足够专注这就是很好的内视方法,经过很小的时间的调理,你会发现自己能量慢慢变得充足,精神好了很多,思想,情绪也都趋于稳定了。这就是观息的好处
2、念菩萨名号或者持咒
简单来说保持静心的原则其实就是让自己的“身口意”统一聚焦到一个点上。以上的“观息数息”的方法即是如此。此外,还可以一心至诚念诵佛菩萨的名号,或者专持一个简短的咒语。具体的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,假如说你爱念诵“观世音菩萨”、“地藏王菩萨”、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等都是没有问题的。不同的佛教法门,咒语也有所不同,比如观音心咒“唵嘛呢叭咪吽”,文殊菩萨心咒,药师咒等等。自己选择一个就可以了没有太绝对的。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控制自己的妄念,只要心诚,还可获得信仰力量的加持。
3、心无所住
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中,须菩提向佛陀发问:“应云何住。云何降伏其心?”佛陀回答道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也就是说最好的修行状态就是心无所住,一切自由自在无牵无挂。内心没有一丁点的杂念,妄想和执着,这样就步入了完全的清净无碍。当然,这是修行到相当的程度的人,才会有这样深彻的感悟,一般人想要直接做到“心无所住”是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的。初学者或者想要让自己静心的人,可以先用前面两种方法,以一念代替万念,先训练自己如何摄受自己的内心,慢慢的就会渐入佳境,找回自我,看清自我,少一些执着,少一些妄想,少一些欲望,多一份清净,安宁。